查看原文
其他

从春到夏,这样的科普主题阅读,我们和女儿都大有收获

满满妈 满满的小书 2022-05-06
你好,我是满满妈
童书发烧友,家有8000余册藏书
4年来,我为童书家庭搭建了这个高质量的阅读平台
个人微信manmandexiaoshu,欢迎一起聊聊书


之前写了一篇从阅读到纪录片的文章,是鸟类和鸟巢主题:

从BBC纪录片到童书,我们这样进行科普主题阅读

大家都很喜欢这样的主题阅读记录,今天满满妈就来分享最近和满满一起展开的另一个主题。

上次我们是从纪录片《生命》里看到褐色园丁鸟的故事,然后寻找了相应的书展开阅读,这次的步骤有所不同。

这次我们是从身边的活动开始的。


从每年春天,孩子们都要捞一瓶蝌蚪说起……


每年到了春天的时候,小区里的池塘好像一夜之间就会出现许多小蝌蚪。岸边茂密的水草丛里,蛙鸣也开始变得很热闹。

小朋友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捞蝌蚪,就开始了。


我们今年也带着满满捞了一次蝌蚪。

爸爸一网下去就捞了一大团,最后满满让爸爸放掉了绝大多数,再分给了别的小朋友一些,最后在小桶里只留下了10只小蝌蚪带回家。

为什么只留下了10只?因为从一开始我们和满满就商量好,捞蝌蚪并不只是为了捞着好玩儿,我们希望可以好好观察一下蝌蚪到青蛙的变态过程,10只小蝌蚪已经足够观察了。

接下来在那段时间里,爸爸每天傍晚下班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满满下去池塘里专门取水回来给蝌蚪换一次水;每天我们还会给蝌蚪喂1-2次面包,的确是非常用心地饲养它们。

我们一家三口还经常脑袋凑在一起,看着小蝌蚪游来游去,聊着自己的新发现,这成了我们都很感兴趣的活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仅仅是养蝌蚪这一件小事,满满也从这个过程中亲身体会到了古人这句话的含义。

现在,不许百度,试着来回答一下下面这些问题。

1、蝌蚪应该怎么饲养?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2、蝌蚪到底要经过多长的时间完成变态?每个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又是多长呢?

3、蝌蚪的眼睛和嘴巴分别长在什么位置?

4、蝌蚪吃什么?怎么吃东西?

5、蝌蚪在变态的过程中,除了四肢尾巴发生变化,还会发生那些变化呢?

……

这些问题估计绝大多数人都不能一口答上来,我和满爸其实也不能。于是在一边养蝌蚪的过程中,我们就一边翻出相应的科普书来查看,一边观察一边验证,有了许多有趣的新发现。

首先是从卵到青蛙到变态过程。这是最基础的蛙类知识点,在很多书里都会谈到。

比如,《DK的儿童动物百科》(这种大部头就是在查阅资料的时候最有用)。


直接翻到“什么是两栖动物”这一章。



两栖动物的变形(或变态)过程。可以看到青蛙完成变态过程总共大约需要16周的时间,满满还画了一张时间表。



之前还囤了一套日本的科普书《儿童自然观察与体验》,专门讲解各种昆虫以及小生物的自然观察和家庭饲养过程。



里面有单独的“蝌蚪”的章节。



比如,蝌蚪应该如何饲养呢?

在这本书里我们会了解到,比如养蝌蚪不能直接用自来水,最好是用蝌蚪原生的池塘里的水,而且需要每天更换一次水。

如果实在要用自来水,需要将自来水暴晒24小时之后再使用。

比如在还是蝌蚪的阶段,食物喂面包即可,每次喂的量要很小,观察它们在半小时到一小时之内能够吃完就可以。


然后我们在观察中发现了,蝌蚪吃东西时的确像书里所说——一边翻着跟斗一边吃面包渣,很有趣百看不厌。


这套书属于切口很小的科普书,也体现了日本人做科普童书的深入。但如果不是对饲养非常感兴趣,不需要特意去买。

我们还观察到了蝌蚪怎么排泄,常常是一边吃一边拉出一条又细又长的便便……爸爸还观察到蝌蚪总会将吃剩的面包屑或者排泄的粪便拢在一堆,似乎它们也会尽量保持生活环境的整洁。

我们还注意到蝌蚪在变大的过程中,体色会慢慢变浅,眼睛会越来越突出。


还有蝌蚪一旦后腿长成,活动能力也就立刻大大增强了——长出后腿的小蝌蚪立刻就从游动变成了在水里奋力地蹬腿爬行和跳跃,生物的本能真奇妙。

和满满一起喂蝌蚪吃面包的一个视频,是蝌蚪吃食和刚刚长出后腿的活动状态,可以给小朋友看看,很好玩。



在我们精心的饲养下,最后10只蝌蚪“牺牲”了三只,在长出了后腿和前腿之后,因为它们开始需要更多的蛋白质(最好是虫子之类的食物),否则很容易死亡,我们就将它们放回了池塘。


刚长出后腿的样子


已经长出前腿快是小青蛙的样子


满满还随手画了各种小画儿来记录。

全副武装准备去捞蝌蚪的小女孩儿


小女孩儿骑着一只巨型蝌蚪,要想办法量出它到底有多长呢?


一只蝌蚪死掉了,小女孩儿留下了大滴大滴伤心的眼泪


同时我们继续从各种不同的科普书里进一步了解关于青蛙的各种知识。

比如之前推荐过的读小库的《青蛙》。

鲜艳的草莓箭毒蛙后来满满在bbc的纪录片里看到,一下子就认出来了

另外一本是日本科普名家松冈达英老先生最新引进的作品《青蛙一家》,彭懿老师翻译。这本微店也有在售,都是彭懿老师的签名版。


各种不同种类的常见青蛙,牛蛙有多大,雨蛙原来这么小……


青蛙们的攀爬技能,依靠的是趾间的吸盘。



不同种类的青蛙在不同的地方产卵。满满好奇在树上产卵的青蛙最后蝌蚪怎么进入水中发育,后来这个疑问在看纪录片时得到了解答。



之后,我们就和满满一起看了BBC的一部纪录片,就叫《神奇的蛙类》,看完才发现,这居然是一部在“豆瓣电影”的资料库里都没有收录的纪录片!这种因为小朋友的兴趣偶然发现宝藏的感觉太棒了。


在这部纪录片里,满满进一步了解到了世界上有超过5000种青蛙和蟾蜍。

在《DK儿童动物百科》里的记录还只有4500种,可见科学研究又往前趋近了一步。


了解到了青蛙的蹦跳能力为什么那么强?

令我们印象深刻的影像片段太多了,比如除了通过鸣叫求偶之外,有一种金色的小青蛙还会通过“挥手”的方式与同类交流。


比如牛蛙爸爸会承担照看蝌蚪的任务,在眼看水坑即将干涸的情况下,会奋力挖开一条水渠,让成群的小蝌蚪宝宝可以通过水渠游到大池塘里得以存活下来。


比如草莓箭毒蛙父母会分工合作,妈妈将蝌蚪宝宝运送到高达几十米的热带树木的附生植物上,为它们寻找安全的家。


比如木蛙甚至可以让自己在冬天里冰冻假死,到了春天再解冻复活!

比如有的蟾蜍甚至会将宝宝含在嘴里孵化,还有的蟾蜍会将卵植入背部孵化,等等,等等……

这些知识和书里的内容也得到了相互的印证。

将卵放在背部孵化的蟾蜍。


将卵吸入背部皮肤孵化的负子蟾

满满非常喜欢这部纪录片,第一天看完,第二天又要求要再看一次。

这些外表并不那么讨喜的两栖类生命,在她眼里又可爱又神奇。

另外一部我们存下来准备看的蛙类纪录片,是大卫·爱登堡爷爷的系列《爱登堡爷爷带你看绝妙的蛙》。这部视频网站上目前没有,满爸给满满找来了英文版资源,用迅雷影音匹配了中文字幕。


这也是我写到最后想说的话,科普看上去是求真求知的过程,其实同样,它也会让一个小朋友的心更加柔软有温度,这也是养育过程中我和满爸都非常看重的一点。

当你越了解一种生命,你就越不会粗暴地对待它。

在那一段时间里,满满每次下楼看到有人捞了一大桶蝌蚪都会念叨说:

“为什么要捞那么多呢,最后大多数都会死掉,还不如放回去。”

因为我们正在养蝌蚪,她已经了解了许多关于蝌蚪和青蛙的知识,知道家里养蝌蚪其实是很不容易养活的,小朋友为了好玩儿捞回去最后大概率是大面积的死掉,所以满满才有了这样很自然的想法——不应该捞那么多,不应该仅仅为了好玩儿就这样去做。

当我们把家里养的长了腿的蝌蚪放掉之后,满满后来常常听到蛙鸣都会说,

“估计那就是我们放的那只蝌蚪呀,爸爸放得很隐蔽,它一定已经好好地长成了青蛙了。”

其实是她认真地怀着这样的心愿。

正是在养育蝌蚪,读各种书和看相关的纪录片的过程中,我们和小朋友一起有了许许多多的收获,不断发现生命的奇妙,常常都会觉得自然真是神奇得不得了。

希望我们的小朋友,都能从小怀着这样的心情,去看待各种微小的生命。



如果你也喜欢今天的分享,或者想获取《爱登堡爷爷带你看绝妙的蛙》的资源,欢迎将今天的文章转发到朋友圈(不分组不删除)或者活跃群,附上真心的几句推荐就更好了(比如“很喜欢满满妈分享的主题阅读“,或者”一直都很爱的宝藏公号”等等),发截图到助理妈妈@Becky的微信,24小时之后她会手动回复资源。咨询量大可能会回复较慢,别急,都会逐一发的。


另外还有个预告也和科普有关,明天我们会有一套“爱心树”最新推出的经典科普书上架,同时上架的还有满满这个暑假每天都在玩的一套科学实验盒子,因为有不少读者一直追着我暑假赶紧安排科普书和科学活动,就这周一起上吧,大家来蹲。


|延伸阅读:


别恐奥,该刷刷:好好奇,海淀小学的小朋友都在刷什么奥数书?


签名版本周截团:那些生离死别,有一天我们终将笑着和孩子讲出来


科普主题阅读之一:从BBC纪录片到童书,我们这样进行科普主题阅读🌟


满满的假期纪录片单:分享给小朋友们:这几个月小满的观影记录🌟


也欢迎添加满满妈的个人微信manmandexiaoshu,新浪微博“满满妈2019”,一起聊聊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